HOTLINE
0898-08980898发布时间:2025-09-13 03:59:14 点击量: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国家卫健委密集地公布了一系列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的复函,其中有多个内容不约而同地都聚焦在了“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当中。
9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关于大力推进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建议。
从林下参到五味子、从林蛙再到水飞蓟,多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传统药用背景的动植物资源在是否能够被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这一问题上成为了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这一系列的函件不仅仅反映出了从国家层面对有关食药物质应用建议的高度重视,更加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政策风向,中国正在以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推进食药物质的科学认定与产业培育。
自《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实施以来,药食同源目录总共历经了2019年、2023年及2024年的三次扩增,先后将当归、党参等19种物质纳入其中,总数已经达到了106种。每一种物质的背后,都是从源头种植、技术研发、合规生产到市场品牌的全产业链条的支持体系。在大食物观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这些食药物质早已超越了传统饮食文化的范畴,成为衔接营养健康、农林经济与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枢纽。
政策的大力引导,实则是希望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传统资源为根基,打造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含量与品牌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从而实现“以食促养、以产带乡、以质强国”的良性发展格局。在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之间,中国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东方智慧的健康食品发展之路,而这条路的推进,势必也要与食药物质的跨界创新紧密相连。
在此前的推文中,我们曾提到“药食同源”理念在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汤剂与食疗配方,而是以更加多元化的形态走入了大众的日常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刚需,中式养生水正是这样的代表品类之一。
先来看这样的几组数据:在今年618期间,北京日报的官方微博发布了“618商超吃喝调研问卷”,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有将近半数的消费者在年中大促时会青睐购买红豆薏米水等中式养生水产品;来自马上赢的另一则数据显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包含药食同源茶饮的植物饮料类份额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市场的火热让人几乎很难想象到,七年前中式养生水风潮刚刚兴起的时期,国内仅有四家企业布局于此,属于小众之中的小众类目。
为什么中式养生水赛道在短短数年间扩容如此猛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晰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所谓的“中式养生水”?
中式养生水是在总结了我国历代对传统食药物质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符合药食同源特征的食药物质为核心原料,通过煮制、萃取等工艺制成的植物性饮料,当下常见的产品包括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陈皮乌梅饮、桂圆水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在2024年发表于《Food & Medicine Homology》上的一篇文章中曾将这样的食药物质作出了以下定义:“指兼具药效物质与营养物质功能共生于一体的天然物质,且其中药效物质对机体应不具有毒性作用,可长期食用。”
倒退回曾经全民养生意识还未普遍萌芽,甜味依旧统治着饮料届半壁江山的年代,中式养生水的几个前辈们,诸如崂山白花蛇草水、东方树叶等不止一次被获评为最难喝的饮料之一。而如今,随着消费者对于饮料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好喝与解渴,而是更关注健康属性和情绪价值,这就让中式养生水又变得可爱起来。根据《DT商业观察》的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六月到今年五月的一年时间,就有至少23个品牌推出了59款养生水新品,口味多达49种。曾几何时一度遇冷的存在,终于轮到了属于它的时代。
然而就在这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一些问题也在随之涌现。首先是行业同质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许多品牌扎堆集中于红豆、薏米、桂圆等已被消费者熟知的原料之中,缺乏真正差异化的产品设计,长此以往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力。
其二则是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控制成为了行业瓶颈,药食同源食材受种植地域、气候条件和采收季节的影响显著,如何保障原料稳定性与品质一致性成为不小的挑战。
此外,口感与健康之间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不少产品因直接沿用所谓的古方或传统配方从而令产品口感较差,要如何在保留本真风味与营养的同时让产品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并喜爱,对品牌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以上的种种挑战,一瓶通吃的方式很难再奏效,今天的年轻消费者也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寻求多元化的“水替”,并不会持续选择单一的饮料。因此,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精准细化布局,势必将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在大多数品牌还在少数的“明星原料”间卷营销、卷价格的时候,少数的先行者们已经在另辟蹊径践行着这样的破局方式:中式养生水的创新正从“用食药物质原料定义产品”进入到“为谁、在何时、解决什么问题而设计产品”的崭新阶段。它们正利用科技手段将传统养生智慧转化为更加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口味的创新解决方案。
在多数品牌都将目光投向红枣、枸杞等大众熟知食材的2025年,三得利却瞄准了中国传统古方,利用其多年在植物萃取方面的技术积累,将源自西方的玫瑰与经典补气中药黄芪创新配伍。主打双透亮采,旨在为女性消费者提供由内而外的气色养护。一方面它避免了传统黄芪产品的浓郁药味,通过玫瑰的花香提升口感,定位高端养颜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中西成分结合的强技术背书,为主打的美容养颜滋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乐源打破中式养生饮料一瓶通喝的传统思路,主打对的时间喝对的水。分时养生理念脱胎于《黄帝内经》中的十二时辰养生法,指出不同时辰人体有不同的经络、气血规律,顺时而养,可以让养生效果最大化。例如其苹果黄芪水选用了药食同源物质黄芪,主打早晨饮用,有助于唤醒活力;另一款桑叶薄荷水则针对午后困顿,用于清心润燥。这种模式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活节奏深度绑定,通过创造“早A晚B”式的养生仪式感,引导新的消费习惯,创新性十足。
作为乳业巨头伊利2019年布局的天然矿泉水品牌,伊刻活泉自诞生起便深耕水之道。在2023年乘着无糖茶的东风推出现泡茶系列后,自去年年底起,它再次敏锐捕捉到了中式养生水的市场机遇,通过伊利自身强大的萃取技术进行权威背书,延伸出以人参枸杞水、石斛西洋参水为代表的现泡养生水系列。这个系列除了选用药食同源成分进行科学配伍之外,独特的能将原料粉末独立封装于瓶盖内的锁鲜盖设计也是一大亮点,真正做到了让“现泡”二字可视化,成功将产品定位拉升,避开了中低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上述的三个案例仅仅只是中式养生水创新的一个缩影,但它们共同证明了一件事:产品功效作用的言之有物、人群场景的精准细分与产品带来的情绪价值等正在成为药食同源饮品突破同质竞争、实现价值跃迁的核心路径。它们不仅重新定义了养生的现代形态,更勾勒出一幅药食同源物质跨界创新的清晰图景,即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场景,从传统配方走向科技赋能,从模糊认知走向精准触达。
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药食同源产业供应链、研发、品牌与消费者需求的深度协同,更离不开以人本位为中心的健康消费变革,而这破局的关键,正是以科学与创新为驱动的产品价值重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不给我打马赛克,我肯定找到你!”上海一家四口打车与出租车司机爆发冲突
陈赫的前妻许婧不穿内衣大胆出镜,被嘲:胸部与肚子快一样平,二婚与外籍老公生活惬意
37岁的于朦胧身亡:揭开了娱乐圈最残忍的线年,杨幂已是刘恺威高攀不起的存在
有网友贴出预制菜照片,西贝一门店厨师长:是西贝其他品牌产品,品牌已经没了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