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LINE

0898-08980898
科普知识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设计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知识
贝特瑞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5-08-07 19:11:47  点击量:

  公司是新能源材料的研发与制造商,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是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优秀且稳定的经营管理与核心技术团队、健全的管理体系、领先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完善的产品和业务体系、优质的供应链资源等,依据快速响应能力,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厂商提供优质的、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公司通过直接销售的模式开拓业务,收入来源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销售。

  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市场强劲增长,公司所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需求旺盛,公司持续做好生产经营,产销两旺、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同时,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石墨化加工产能紧缺、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公司生产经营也面临一定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技改提升现有产能,同时新建产能逐步释放,确保持续稳定供应;同时继续加快布局生产基地及产能建设,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祥云县人民政府、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投资建设项目产业基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客户需求,注册了德国子公司、成立了日本办事处,以进一步拓展服务公司海外客户;与中伟股份300919)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前驱体产品供应、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及材料产能布局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与STELLAR公司合资建设印尼基地,跨出海外布局关键一步。

  公司持续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优化生产工艺,加快对新产品及新客户的导入。报告期内,公司多项正负极产品实现突破,成功量产导入客户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01亿元,同比增长142.47%。其中,负极材料销量超过1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165.74%;正极材料销量超过1.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5.33亿元,同比增长122.64%。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0.67亿元和9.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0%、21.45%;实现归母净利润9.18亿元,同比增长25.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77亿元,同比增长68.36%。

  根据中汽协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260万辆,同比增长115%,渗透率21.56%。在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带动下,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有望加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有望提前实现。

  海外市场方面,欧洲市场受俄乌冲突影响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大幅放缓,而美国市场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依据Marklines统计,2022年上半年欧洲市场销售电动汽车108.98万辆,同比仅增长10.50%。2022年上半年美国销售电动汽车47.17万辆,同比增长72.93%。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间歇性电源占发电量的比例逐步提高。高比例清洁能源系统需要足够的调节能力同时应对来自消费侧和供应侧的随机变化。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越

  来越强烈。锂离子电池同时具有高功率密度与高能量密度,决定了其广泛的技术适用性。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电池作为整个储能系统中核心组成部分,成本占到整个储能系统成本的50%,是储能降本的关键。

  据国信证券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海外储能同比增速最高,预计达到573%。到2025年,国内市场主要通过新能源集中式项目的发电侧配储、电网调峰能力建设等方式,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2GWh,用电侧工商业和大工业配储电量达到70GWh;海外以欧美澳等光伏装机较多的市场为主,到2025年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90GWh。

  根据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2022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和下游旺盛需求带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实现高速增长。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上半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超过280GWh,同比增长150%。

  上半年储能电池产量达到32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110GWh。锂离子电池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5%。

  据鑫椤资讯统计,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约为60.07万吨,同比增长72%。下游旺盛的需求也带动上游原材料和关键工序(石墨化)价格上涨。上半年石墨化代工价格大幅上涨,二季度上涨到2.8万元/吨。原料方面,东北地区鳞片石墨价格同比上涨约73%,山东地区鳞片石墨价格同比上涨约36%;针状焦上涨至每吨1.1万元以上,优质低硫焦上涨至每吨8000元左右。

  据鑫椤资讯统计,上半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累计产量为26.38万吨,同比增长45.9%;上半年国内高镍三元材料产量为11.41万吨。三、企业社会责任

  集团始终秉承将企业效益与社会公益相结合的社会责任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始终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帮扶救助,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报告期内,本公司联合各子公司积极开展助“荔”果农、助力乡村振兴,购买扶贫产品25万余元;以消费助力扶贫,购买大理、宜昌等地扶贫产品19.59万元;开展送清凉活动,为建筑工地/一线箱,一万余元。

  子公司鸡西贝特瑞积极支持福利事业,对鸡西市麻山区“夕阳红福利院”进行帮扶及赞助,现福利院内照顾收养孤寡老人计25人;资助“麻山区英林学校”2名特困学生6000元。

  子公司惠州贝特瑞开展了公益助学活动,向惠阳区镇隆镇黄洞小学捐赠价值4.5万元音箱设备一套,丰富了学校硬件设施,助力小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响应区慈善总会倡议,帮扶贵州贞丰县巩固脱贫成果,向惠州市惠阳区慈善总会捐赠8万元爱心款;向镇隆镇派出所援助5万元,用于更换一批治安劳保防护用具;联合黄洞村委、镇隆派出所开展“警民携手共迎端午,党群合作粽传情谊”端午节慰问行动,对黄洞村困难居民、老党员及受伤员工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油、大米、粽子等慰问物资。

  公司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各项有关劳动用工和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开展劳动关系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购买基本社会保险,保障员工依法享有法定节假日、婚假、产假、丧假、年休假、探亲假等带薪假期,享受公司提供的工作餐、高温津贴、免费体检等福利,同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公司不断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双赢。公司与所有合作供应商除签订购销合同,廉洁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外,还同时签订商业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商业秘密范畴及知识产权保护,约定及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公司秉承着“创新引领、聚力卓越、绿色和谐、合作共赢”的企业经营理念,坚持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以优质服务为导向的客户方针,以一流品质为导向的生产准则,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战略,并且通过共同开发和长期合作等形式来进一步巩固与国内外客户的全面合作。

  本集团以环境保护为己任,落实环境保护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在环保绿化方面进行投入。报告期内,子公司鸡西市贝特瑞矿产资源有限公司赞助恒山区政府拉运土方及绿化工程百万余元。

  贝特瑞每季度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废水进行监测,同时有废水在线监测设备同步监测;每年度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废气噪声进行监测。

  江苏新能源按照半年度、季度、月度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废气进行监测,同时辊道窑废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有在线监测设备同步监测;每年度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噪声进行监测。瑞丰新材料半年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废气进行监测及比对,同时有废气在线监测设备同步监测;每年度委托专业资质第三方对噪声进行监测。

  天津贝特瑞通过改造回转窑管路和烟道,由无氮化工艺转变成氮化工艺提产降耗,年节约天然气105000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1吨;改造回转窑加热方式由分段式燃烧改造成自动恒温控火方式,年节约天然气48096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8112吨。

  江苏新能源提升碳化生产效率,窑炉产能提升1吨/条,同时缩短碳化周期,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7吨;通过尾料回收系统改造,提升碳化产品收率,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5吨;通过更换节能设备,改善配电房通风,降低设备能耗,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4吨。

  惠州贝特瑞在厂房屋面安装光伏太阳能发电设施,装机量4MW,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80.56吨。

  惠州鼎元调整工艺,减少燃气用量2%,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4吨。

  贝特瑞被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评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事业单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1年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贝特瑞被评为蓝牌企业;完成2021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报告,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同比减少0.04tCO2e/t。

  天津贝特瑞在天津市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平台公开监测完成率100%。

  惠州贝特瑞于2022年4月在“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完成自我声明。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目前公司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回款管理等相关制度,防范应收账款回款风险,且公司的客户大都是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大型知名企业,信用状况良好,发生坏账的概率较低。但过往遗留的逾期账款可能存在无法全部回收的风险,且随着未来公司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将可能提高,如果公司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在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同时,主动调整客户结构降低风险,并采取与银行进行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加快资金回笼;完善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机制,对风险客户采取强制措施和手段,对货款逾期客户列入重点关注客户名单,采取各种手段催收回款,防止新呆坏账发生。

  在国际业务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美元计价结算,加上国际客户的回款需要一定的期限,从而形成外币类应收账款,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对公司的外币资产产生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由于公司目前国外销售收入仍保持较高比例,如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大,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适度开展外汇套期保值;尽可能采用以人民币计价的结算方式,及时对美元回款进行结汇。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应用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高性能、安全性、低成本、稳定性等方面要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企业需要持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满足下游锂离子电池对关键材料的快速迭代需求。近年来,作为主流技术路线的锂离子电池快速扩张,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新能源电池品种。但随着以氢燃料电池为代表的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其他技术路线日趋成熟和推广应用,若未来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性被其他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超越,则锂离子电池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甚至被替代,若公司对新兴技术路线的技术储备不够充足,或不能快速对公司产品进行升级,又或相关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具有优秀且稳定的管理和研发技术团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发体系与研发机制,挂牌了国家、省、市多项科研院、站、技术或工程中心,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形成了行业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包括钠离子电池材料、全固态电解质、锂金属负极、燃料电池材料、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及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等,寻求在产品及技术开发上的不断突破。公司加强自身研发管理,做好产品研发布局,确保研发优势。

  目前,公司生产规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公司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均大幅持续增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提升,公司的产销规模将会进一步上升,公司资源整合、人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如果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未来不能适应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将可能对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建立完善符合发展战略、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管理体系,通过多途径凝聚培养人才,增加员工的企业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发展需要。

  上半年,美国政府为抑制其国内的通货膨胀取消了一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其中包括锂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美国政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动力电池、芯片等战略新兴产业)供应链“去中国化”的企图并没有改变。在欧洲,欧盟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本土化的锂电池供应链,并加快推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立法进程。

  虽然,中国负极材料产能占全球供应量的90%,并且欧美国家暂时没有有实力的负极材料厂商能够取代中国厂商,但是全球锂电池行业现有供应格局受到贸易政策政治化干扰的风险仍然很高。

  应对措施:为应对贸易政策政治化风险,公司正在加快布局海外供应链,形成国内、国外两套供应链相互补充、具有弹性的供应链网络。公司将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向好,大量资本涌入电池材料行业。据鑫椤资讯统计,包括

  众多跨界加入竞争的新厂商在内,已公告的负极材料扩产规模高达600~800万吨,远远高于市场需求总量。如果这些产能规划兑现,可能导致市场上供给增速大于需求增速,从而供给过剩,产品市场价格下滑。

  应对措施: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起步早,相比竞争对手具有明显的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公司负极材料已实现产品全覆盖(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硅氧、硬碳等)、市场全覆盖,使得公司具有较大的经营弹性。在人造石墨领域,公司在业界率先实现连续石墨化量产,大幅降低石墨化工序的单吨耗电和制造成本。在市场价格下行阶段,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产品的销售。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石墨、焦类原材料、锂盐类原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营业成本影响较大。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且成本上涨压力不能全部转移到下游,将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应对措施:公司将实时追踪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积极寻求上游资源端的长期合作,对于关键原材料进行战略性采购,以合理的价格锁定长期稳定的供应,同时稳步提高石墨化等关键工序的自给产能。在石油焦方面,公司加大了新供应商开发力度,增加了海外低硫焦的采购量,并尝试采用中硫焦。同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煤系原材料的技术和工艺。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手机:13988888888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88888888号